示範影片背景介紹傳說故事族語詞彙

背景介紹

布農族
一、建築:

布農族的村落分布於險峻的山腹或臺地。建築材料有板岩、木材、茅草及籐,樹皮數種,北部諸族以板岩為主要材料,以板石砌牆、蓋頂、鋪地,僅樑柱採用木材;中部及南部僅以板岩鋪地、木板為牆、茅草蓋頂。房屋為雙坡屋頂,長方形平地家屋,屋基為方形,前半部留為庭院,後半部用以蓋屋,屋頂為雙坡式,前後繞以低牆,兩側砌牆成五角形,而穀倉則置於室內或為房屋建築的一部分。喜聚族而居,故每家房屋內常分為若干床屋,每床屋住一對夫妻。

二、食物:

樹豆排骨湯

三、手工藝:

後背獵袋(◎苧麻繩編織+苧麻繩)

魯凱族
一、建築:

魯凱族居住的中央山脈南段,屬於中海拔山區,氣候炎熱、潮濕,當地黏板岩質成為建築材料。西魯凱群跟下三社群發展出以石板為建材的石板屋,具有冬暖夏涼的功能;東魯凱群因為石板取得不易,使用木材、竹子為主要建材。石板屋的門、窗、前庭及座椅等布局 魯凱族的家屋只有在樑柱部分使用木材,主屋其餘部分與前庭、圍牆都以石板鋪設砌成。

二、食物:

阿拜

三、手工藝:

陶壺(◎陶土+火)

太魯閣族
一、建築:

傳統的太魯閣族部落大都建立在山腹的平台上,家屋樣式最大的特徵為豎穴居的型態及積木式牆面構造。所謂豎穴居型態,意指往地下挖約60~100公分深度的坑穴做為室內空間,積木式牆面則是用木頭堆積成牆,此兩種做法皆為防禦性考量。建材上,通常使用筆筒樹、木頭等作為柱材,竹子、木頭是牆面材,屋頂則有檜木皮、竹材、石板等。依家屋所處之環境資源不同,就地取採,所以建材樣式會有些差距,但室內格局基本上是不變的。
但日治時期,日人為強制管理族人,降低其防禦性,所以豎穴居的建築樣式改為平地式。再者,多次的遷移政策,家族一再打散、遷移、混居的過程,家屋規模變小了,也全面使用竹材,以便利興建。
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文化同源,在遷居東部後的三、四百年間,家屋形式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,有南投原鄉的半穴居式木屋,以及花蓮現居地的竹屋兩種風格。
太魯閣族半穴居式家屋,牆面以橫木堆成、屋頂上覆蓋石板是其特色
◎半穴居式半穴居式家屋,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,施工時將地基挖深,然後用橫木堆成牆壁,再覆蓋石板在屋頂上。
◎竹壁式竹壁式家屋,以竹材為主要建材,從地平面往上構築,使用茅草覆蓋在屋頂上。

二、食物:

香蕉飯

三、手工藝:

銅門刀(◎刀柄+刀鞘)

卑南族
一、建築:

住屋是以茅草蓋頂、竹片為牆的長方形建築物,出入口在長方形兩邊長面開兩個門,短邊兩面則開窗戶通風。房屋內部編制,沿著四周牆壁製作編床,家屋前方則設有爐灶,由三塊石頭砌成。後牆角則做為穀倉,放置杵臼等農具。傳統家屋規模大小受到屋主社會地位影響,部落領導人的直系家族最大,旁系血親與民家較小,新成立的家屋則最簡約。

二、食物:

石板豬肉

三、手工藝:

魚筌(◎竹子+藤)